

“当年扛枪的手,现在要握粉笔了;曾经守护的界碑,如今要守护另一群‘祖国的未来’。”在天津城建大学2025年赴新疆和田实习支教团出征仪式上,来自广西桂平的退伍女兵、研究生秦钊奎庄严宣誓。这已是她第二次选择奔赴新疆和田,从边防战士到支教老师,变的是身份,不变的是那句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的青春誓言。
家国情怀
(资料图)
从小种下“戍边”的种子
秦钊奎是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的桂平姑娘。她的两位伯伯都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,从小,她就听着他们在边境线上巡逻、在丛林中坚守的故事。“总要有人守护边疆。”伯伯们常说的这句话,在她心里深深扎根。
2020年,刚从广西科技大学毕业的她,毅然放弃深圳的工作机会,选择参军入伍,从柳江河畔远赴昆仑山下,成为一名守卫边疆的战士。
雪域淬炼
读懂“祖国需要”的含义
在新疆服役期间,她驻守在海拔5300米的喀喇昆仑边防线上。零下三十度的严寒、肆虐的风沙、强烈的紫外线,都没有动摇这个南方女孩的决心。“当我接过老兵递来的钢枪,站在雪山之巅,才真正明白,最艰苦的地方,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”她说。
重返和田
用画笔点亮孩子的梦想
退伍后,秦钊奎考取天津城建大学设计学专业研究生。当学校发布援疆支教通知时,她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。“在边防服役时,我见过边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,他们纯真的笑脸,一直印在我心里。”
如今,她在和田地区于田县第二中学担任美术教师,不仅教孩子们绘画技巧,更通过画笔讲述祖国的大好河山,在他们心中播撒爱国与团结的种子。她还带领支教团伙伴参与校园墙绘美化,把天城大的“善学善建”精神绘进边疆校园。
问勇路上
续写薪火相传的担当
国庆期间,她带着支教团来到一条名为“问勇路”的戈壁公路旁,肃立默哀,向2020年中印冲突中牺牲的陈祥榕等烈士致敬。从教室到英雄路,她用脚步丈量爱国情怀,用行动诠释什么是“薪火相传”。
“教育就像站岗执勤,要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初心。”秦钊奎常说。从八桂大地到昆仑山下,从迷彩绿到支教红,岗位在变,身份在变,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始终未变。
这位从桂平走出的27岁姑娘,用两次奔赴边疆的选择,诠释了什么是“退役不褪色”,什么是“祖国需要处,皆是我故乡”。
秦钊奎表示,研究生毕业后想回到广西,积极投身教育事业,为家乡的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在她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的崇高追求,看到了桂平好儿女的担当与深情。
Copyright @ 2008-2015 www.7015.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
联系网站:licairibao@sina1.com.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:3 392 950@qq.com
备案号: 豫ICP备2020035879号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