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科大揭晓IV-A型CRISPR-Csf系统背后机制,有望用于临床疾病诊治

2023-07-29 07:57:07 来源:搜狐数码

贾宁,目前在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副教授,主要研究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。2022 年,她曾入选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“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”亚太区榜单。

图 | 贾宁(来源:南科大官网)

不到一年时间,好消息再次传来。前不久,她和合作者成功揭开 IV-A 型 CRISPR-Csf 系统的“神秘面纱”,让学界对于 CRISPR-Cas 系统的理解得以加深,为开发相关基因编辑工具并将其用于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

(资料图片)

研究中,借助生物化学、微生物学、结构生物学等手段,她和团队揭示了如下分子机制:细菌可以利用 IV-A 型 CRISPR-Csf 系统的免疫防御能力,抵御外源质粒的入侵。

这一成果为了解 IV-A 型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做出重大贡献,也为进一步确定 IV-A 型 CRISPR-Csf 系统的体内功能铺平了道路。

日前,相关论文以《IV-A 型 CRISPR-Csf 复合物:组装、dsDNA 靶向和 CasDinG 募集》(Type IV-A CRISPR-Csf complex: Assembly, dsDNA targeting, and CasDinG recruitment)为题发在 Molecular Cell(IF 16),CuiNing 是第一作者,贾宁和南科大副教授黄鸿达担任共同通讯作者。

图 | 相关论文(来源:Molecular Cell)

尽管投稿过程耗时一年多。但是贾宁表示:“最终,评审专家评价称我们‘用冷冻电镜解析了所有重要的功能状态,特别是首次捕捉到了 IV 型 Csf 系统与效应蛋白 CasDinG 复合物的结构,代表着 IV 型研究的一个重大飞跃’。看到这样的评价我真的很高兴,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。”

(来源:Molecular Cell)

“神秘”的 IV 型 CRISPR-Csf 系统

作为细菌的获得性免疫机制,CRISPR-Cas 系统能够“记住”曾入侵过的噬菌体或外源质粒,当后者再次入侵时,CRISPR-Cas 系统可以切断它们的基因组,让其无法复制和表达,从而抵御噬菌体或质粒等外源核酸的入侵。

由于能够特异性地识别 DNA/RNA,CRISPR-Cas 系统已被开发成为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,并被广泛用于生物技术、临床应用、基础研究等方面。

研究 CRISPR-Cas 技术的两位科学家也因此获得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。同时,该技术曾经三次被 Science 评为年度十大科学进展,可见其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意义。

根据效应蛋白的组成,CRISPR-Cas 系统可被分为两大类:第一类(Class1)效应蛋白,是由多个 Cas 蛋白组成的复合物;第二类(Class2)效应蛋白,由单个 Cas 蛋白组成。

目前,已经得到鉴定的 CRISPR-Cas 系统累计包含六种(I-VI)。除了 IV 型 CRISPR-Csf 系统外,其他类型的功能和作用机制,均已得到详细报道。

其中,IV 型 CRISPR-Csf 系统是最为神秘的一类。该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从 IV-A 到 IV-E 等五种亚型。

IV 型 CRISPR-Csf 系统的特殊之处在于,它更多存在于质粒上而非存在于染色体上。并且,IV 型 CRISPR-Csf 系统对于同一宿主的其他质粒具有极强的靶向性,因此有可能会介导宿主中不同质粒之间的竞争。

耐药菌感染,是当下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问题。更严重的是,通过质粒水平的转移,耐药基因会在细菌中传播扩散,进而加剧微生物耐药所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。

近期,在临床分离的多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,学界也发现了 IV 型 CRISPR-Csf 系统的存在。另外,有研究表明该系统可以靶向其他质粒中的转移基因,这暗示着 IV 型 CRISPR-Csf 系统可能具备对抗携带耐药基因质粒的能力。假如这一能力确实存在,将有希望用于耐药菌感染的治疗。

而在目前已经得到鉴定的 6 类 CRISPR-Cas 系统中,IV 型 CRISPR-Csf 系统是唯一一种结构与功能均处于未知状态的系统。

正是 IV 型 CRISPR-Csf 系统的神秘作用机制以及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,引起了贾宁等人的极大兴趣。

识别 IV 型 CRISPR-Csf 系统的“庐山真面目”

为了揭开该系统的“真面目”,该团队使用铜绿假单胞菌的 IV-A 型系统,来对效应蛋白进行共同表达。

这时,效应蛋白会和 crRNA 形成效应复合物 CsfcrRNA。但是,课题组发现该系统的特征蛋白 Csf4(CasDinG)并不存在其中。

接着,通过生化实验课题组证实 CsfcrRNA 可以特异性地识别靶 dsDNA,后又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方法解析了 CsfcrRNA 与靶 dsDNA 结合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,借此揭示了 IV-A 型 CRISPR-Csf 系统的组装、crRNA 成熟以及靶 dsDNA 识别的分子机制。

结构分析和生化实验的结果显示,相比 I、II、V 型 CRISPR-Cas 系统,IV-A 型 CRISPR-Cas 系统能够识别的 PAM 序列范围更广,这说明其具备广泛的 DNA 识别特性,暗示着其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。

而在最初的复合物结构中,他们并没有发现 CasDinG 这一复合物。但是,在 IV-A 型 CRISPR-Csf 系统抵御外源质粒入侵时,CasDinG 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。

为了探究 CasDinG 的具体功能,该团队又把 CasDinG 单独地纯化出来,通过 X- 射线晶体学技术解析了 CasDinG 的结构。

后来,他们发现 CasDinG 是一种 5′-3′DNA 解旋酶,依赖于腺嘌呤核苷三磷酸(ATP)而存在。

尽管 CasDinG 不能直接与 CsfcrRNA 形成复合物,但是 CasDinG 具有结合 DNA 的能力。

于是课题组猜测:是不是 CasDinG 能被 CsfcrRNA-dsDNA 三元复合物所招募?

为验证这一猜想,他们设计了不同版本的 dsDNA,最终证明上述猜测完全正确。

更有意思的是,进一步的生化实验结果显示,在 ATP 的存在之下,CasDinG 能将靶 dsDNA 从 CsfcrRNA-dsDNA 复合物中解旋下来。

为进一步探明上述现象,他们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 3Å CasDinG-CsfcrRNA-dsDNA 的结构,发现 CasDinG 能够和不同的 Csf2 亚基相互作用,这说明 CasDinG 可能会沿着 Csf2 亚基进行滑动从而解开靶 dsDNA。

而被解旋的单链 DNA,很有可能被细胞中的 DNA 酶所降解,从而导致目标质粒的降解。

综合以上发现,该团队提出了一款模型,涵盖了 IV-A 型 CRISPR-Csf 复合物组装、靶向 dsDNA、招募 CasDinG 蛋白、以及 dsDNA 解离等过程。

目前,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是 DNA 靶向的 CRISPR-Cas9 系统和 CRISPR-Cas12 系统,两者都属于第二类(Class2)效应蛋白,即只由一个效应蛋白组成,组成上相对简单因此更容易进行操作。

但是,在识别 DNA 的时候,它们都得依赖靶向基因位点上特定的短 DNA 序列,这种序列的名字叫做 PAM 序列。并且,CRISPR-Cas9 系统和 CRISPR-Cas12 系统可以识别的 PAM 序列比较少,导致其适用范围较为局限。

因此,开发新型基因编辑系统、拓宽 DNA 序列的编辑范围,是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。

虽然 IV 型 CRISPR-Csf 系统,是由多个蛋白组成的复合物。但是,用于编码这一系统的基因仅为 3159bp,比目前广泛应用的 spCas9(4104 bp)还要小。

这意味着,IV 型 CRISPR-Csf 系统更容易被递送到细胞之内,临床应用潜力十分可观。而且,它能识别更加宽泛 PAM 位点,可编辑范围相对较大,适用范围也更广阔。

此外,IV 型 CRISPR-Csf 系统也能存在于耐药菌株之中,故能和耐药基因相互关联。这样一来就能形成一个内源系统,从而有潜力用于对抗日益严重的耐药菌传播。

同时,作为一种多亚基的复合物,IV 型 CRISPR-Csf 系统可以在多个位置耦联其他效应蛋白比如表观修饰酶、荧光蛋白等,进而能够带来更大的应用范围。

如前所述,在所有 6 大类 CRISPR-Cas 系统中,针对 IV 型 CRISPR-Cas 系统的研究最为“模糊”。

尽管此次研究揭示了该系统靶向目标 DNA 以及招募特征蛋白的机制。不过,目前依旧不清楚为何这一系统主要存在于质粒中,以及它和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基因到底有何关系,也不清楚为何该系统的靶标更加偏好质粒而不是染色体 DNA。

因此,课题组将围绕该系统与质粒 DNA 间的相互作用展开,进一步确定它的功能和作用机制。同时,也会尝试进行应用层面的改造,希望将来可以真正用于生物医药领域。

(来源:Molecular Cell)

博后期间曾获一项美国化学奖

另据悉,在加入南科大之前,贾宁曾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做了三年多的博后研究。

博后期间,她和当时所在团队阐述了古细菌的分子机制:即利用 RNA 靶向的 III 型 CRISPR-Cas 系统效应复合物,可以系统性地介导靶 RNA 降解、DNA 酶活调节、以及自身免疫调节来抵御噬菌体[2]。

CRISPR-Cas 系统可以通过识别、并降解入侵噬菌体的 DNA 或 RNA,来让外源基因的表达归为“沉默”。与此同时,噬菌体同样进化出了相应的防御工具 anti-CRISPR 蛋白,从而能以特异性的方式让 CRISPR-Cas 系统失去活力。

基于上述工作,贾宁还和合作者揭示了 anti-CRISPR 蛋白 AcrVIA1 帮助噬菌体逃逸的分子机制。

对于细菌来说,它能利用传统 CRISPR-Cas 系统所具有的核酸酶活性,降解外源入侵的核酸,从而抵御噬菌体的入侵。

同时,核酸酶缺陷的的 I-F Cascade 系统,会被细菌用于 RNA 介导的 DNA 转座。

而在博后期间的另一项工作中,贾宁和合作者阐述了细菌利用 Cascade-TniQ 复合物来识别靶 DNA 的机制[4]。

上述工作揭示了细菌 CRISPR-Cas 免疫系统抵御外源核酸入侵的分子机制。凭借这些工作,她在博后期间获得了美国布拉瓦尼克区域青年科学家化学奖。

如今,她回到国内任职已有两年之久。未来其将继续研究包含 CRISPR-Cas 系统在内的新型细菌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,力争更好地助力于开发相应的生物技术工具,最终将其用于临床疾病检测与治疗。

参考资料:

1.Cui, N., Zhang, J. T., Liu, Y., Liu, Y., Liu, X. Y., Wang, C., ... & Jia, N. (2023). Type IV-A CRISPR-Csf complex: Assembly, dsDNA targeting, and CasDinG recruitment. Molecular Cell.

2.Mol. Cell, 2019a, 2019b, 2019c

3.Science, 2020

4.Cell Res., 2020

责任编辑:

关键词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