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后渔池之变

2023-07-27 18:53:37 来源:大河网-河南日报

后渔池村一角。本报记者 代娟 摄

□本报记者 赵振杰 代娟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后渔池村变了。

村里的外嫁闺女李丹,一年多没回来,前几天趁孩子放暑假长途奔波赶回村,晚上到了村口,看见路灯明亮、宽阔干净的柏油街道,整齐划一的小院,急得跟出租车司机直跺脚:师傅,你走错了!

她记得,上次回娘家时,街道晚上黑灯瞎火的,水泥路破旧不堪,隔老远就能闻见臭水坑的味儿。

然而,司机没有走错地方,是一年多来,这个曾经的小村、穷村变化太大了!

“借政策机遇之力,发展规划先行,再加上干群一条心,我们用一年多‘再造’了一个新后渔池!”7月11日,获嘉县位庄乡党委书记祝贺,笑着向记者道出后渔池村变化背后的秘密。

变化,从去年春天开始。作为“三通一规范”的试点村,后渔池村抢抓获嘉县推进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,依托河南师范大学乡村规划团队确立的“丰泽后渔”定位,统筹推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,既要“面子”也要“里子”,打造美丽乡村。

去年冬天,获嘉县在全域开展了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”,将路、渠、林、田一体规划、一体设计、统筹推进。后渔池村“两委”抓住政策机遇,地上7条街道硬化,地下建了雨污分流管网,村头建有污水处理站。

推进工作,总有难处。刚开始最难的是平整农户门前的高台,“有的种菜,有的堆垃圾,高的半米多,占了公共道路,会个车可难。”后渔池村党支部书记李瑞全说。

跟群众相关的事儿,还得尊重群众意愿,大家商量着办、共同干。在村党支部书记任上干了近20年的李瑞全,对此深有感触。每个项目从动议到施工再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,都要召集党员、村民代表,开“3533”党群代表议事会,听取群众建议,解除群众顾虑。

万事开头难,没钱最作难。获嘉县作为农业县,地方经济综合实力较弱,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薄弱、功能不足。想推进路通、天然气通、上下水通,动辄几百万元的投入,后渔池村仅凭自己的力量,谈何容易?

后渔池村的境遇不是孤例。为推进“三通一规范”工作,获嘉县探索“向上争取一点、政府投入一点、企业让利一点、成本压缩一点、集体出资一点、群众筹劳一点、社会募捐一点”的投资模式,以小财政撬动大民生。拿后渔池村来说,如果采用招投标模式,实施道路、雨污管网、自来水、弱电入地等,需要资金558万元。采用“七个一点”的模式,县里只需统筹投入建筑材料、管材等183万元,仅一个村就节约了375万元。

咋节约?村里活儿太多,要是租台挖掘机,一天就得一两千块钱,后渔池村花了3万多块钱买台二手挖掘机,干的大小工程共节约了一二十万元。后渔池村施工忙的时候,相邻的前渔池村、中渔池村资源共享,村“两委”干部开着工程车辆、带着人一起来帮忙。

“雨污管网同步实施,避免了重复投入;村里在外工作经商的群众捐资筹款;村里的企业以成本价提供行道砖;雨污主管网铺设到群众家门口,群众家里的次管网自己动手接上去……”李瑞全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算细账。

“咱自己也能干,能省一点是一点!”村委委员徐彩虹是位女同志,开上铲车就能干活,丝毫不输男劳力。党员干部带头干,群众自然跟着一起干。施工到谁家门口了,群众赶紧清理家门前种的蔬菜、堆放的柴火,帮着搬砖、铲灰。

如今,走进后渔池村,花木争艳,路路相通,渠渠相连,村内过去的空中“蜘蛛网”、污水横流现象不见了,村庄环境美化了、亮化了。有村民看着乡村记忆馆前的村庄建设前后对比照片,感慨地说:“像是两个村子!”

村庄不仅变美了,也腾出了发展空间,促进了产业发展,实现了集体增收,带动了农民致富。目前,借势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,全村90%以上的耕地实现集中流转;村里成立了家纺公司发展古法老粗布,带动近60名妇女守着家挣钱。前不久,村里还参股企业共建获嘉农博园,计划将农业展览馆和农业生态园建设相结合,在村里打造一个集农业展示、科普教育、休闲娱乐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
“看着村里的变化,我们也很有自豪感,大家越干越有劲儿,越干越有奔头儿!”说起村里的发展,李瑞全信心满满,“今年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不是问题,明年要再跨一大步!”

关键词

最近更新